很久沒去巴生玩樂,
這次我想完成的夢想清單有二。
一是到巴生的郵政局外拍0km。(雪州5號公路的起點)
二是到班达马兰新村街口拍攝2021年1月设立的新地标“鸡公碗”,寓意丰衣足食!
然後,夜遊乌鸦城,還畫了一張明信片去打卡。
之前到訪過班厝. 班村故事馆(Rumah Papan. Pandamaran),
這次首度選擇在故事馆過夜,因為遇上冬至,
所以在這里被鴻輝和美雲請吃湯圓,也是有趣的體驗呢!
22/12/2023:加影香港辣湯/锦盛/邮政局拍0km/摇摇冰+炸鸡/班村/汉白玉大佛/五月花/Play klang夜游
這次是我、淑萍和佩芸首次的3人行小旅行。
淑萍在新紀元學院進修,我在她下課後去載她,
然後一起在加影吃午餐,選的是這家在横巷里无明顯招牌的“香港辣汤”,
說是加影在地人才知道的老店,
然後我們叫了辣汤、花雕鷄和菜心。
因為會參與夜遊導覽活動的淑萍朋友剛好生日,
所以我們特地先去老字號的錦盛蛋糕店買经典口味的Pandan Layer Cake。
我特地要求去打卡巴生的0km,也是雪州5号公路的起点。
(该公路共穿越了5个县,分别有沙白县、 瓜拉雪兰莪县、 巴生县、瓜拉冷岳县和雪邦县。)
邮政局在1880年落成至今,公共工程局美化过的巴生0km就在邮政局前面,
不算有特色,但却有其時代意義。
“摇摇冰与炸鸡”是伴随很多班达马兰人成长的记忆,
這里的摇摇冰可以混搭两至三种口味,
我們也叫了炸鷄翼和燒鷄翼,吃個簡易的下午茶。
話说,我2018年6月因为在朴乐空间办分享会认识了鸿辉,
2023年5月参加“黄金海岸,五号公路”汽車尋寶後,
在某個約了蘭姐吃巴生肉骨茶的午後,
就約佩芸陪我一起去班厝. 班村故事馆。
那是很棒的一个展览空间,认识肉骨茶以外的班达马兰新村。
這是保有新村风貌的木板老房子,也是班村第一家故事舘。
館外的人文地圖,告訴你班村精彩的美食和地標。
屋外空地種有木鳖果,越南人将它称为“来自天堂的水果”,
當時,這裡是巴生唯一種成木鱉果的地方,
除了不定時有木鳖果纯素料理私房菜,
館內也賣有消暑的木鳖果冰棒。
館內以“道听途说”的方式,
娓娓道來班達馬蘭新村有趣與真實的名字由來,
把展览焦点放在10条以有功人士名字命名的街道。
不少在巴生港口下邮轮的游客(而且老外挺多的)都會来班厝參觀,
鴻輝會以在地美食讓他們加深對這里的印象。
(館內也有地方商家寄卖的巴生特产肉骨茶包、面线、咖啡粉、叁峇辣酱等)
白天开放给游客展示巴生新村史,
晚上還有房间给游客过夜,体验新村生活。(有2間房間充作民宿用途)
7個月後再訪,佩芸直接在這里跟我們和淑萍會合,
而我們仨這晚則會與歷史睡在一起。
谢謝鴻輝和太太美雲的温暖招待,
还在冬至当天为我们准备汤圆。
在他们的介绍下,我們在班达马兰吃的玩的都很地道呢。
上次因为时间关系,
我只從故事館远眺全马最大的汉白玉佛像。
这次,我们仨则在鸿辉的带领下,
参观了从2013年起开光的佛祖慈善院莲花清人寺汉白玉巨型佛祖像。
巴生班达马兰莲花清人寺2009年受佛祖指点,
想寻找一块可以打造出18尺高佛像的汉白玉,
並在中国湖南省寻获一块重达500吨的汉白玉,
雕刻成全马最大尊的汉白玉如来佛祖神像,
並從中国厦门港上船运到马来西亚巴生港口,再透过吊车运上4楼阳台。
为了支撑重达78吨,位于5层楼上的佛祖像,
必须有一根巨柱贯穿每一层楼支撑。
如来佛像高达18尺,其莲花座则高达5尺,
这座汉白玉如来佛尊高23尺,重达78吨,
安置在莲花清人寺的天台,坐北朝南俯瞰巴生班达马兰,
並于2014年5月13日获颁《大马纪录大全》证书。
汉白玉佛祖像的颜色,会随着一天的日光投射呈现变化。
剛下了一場雨,所以倒影很是美麗。
站在頂樓,心情很是寧靜莊嚴。
而有趣的地方還挺多的,留待大家自己慢慢發掘。
晚餐是去五月花海鮮樓,
吃蒸粿条和瓦煲咖哩面,
若點瓦煲咖哩面,店家会另給你一盘米粉面,
然后顧客再把海鲜咖喱淋在面食上。
我們也叫了蒸啦啦和清炒菜膽。
3人點了4樣菜,吃了71令吉。
淑萍2019年3月和国忠在Play! Klang Coshtel举行《旅行可以当饭吃》分享会时,
我曾去当小助理,在那边当了一晚背包客,
晚上在巴生潮成五香吃宵夜。
隔天還展開了吃貨行程,早餐的桥底肉骨茶后,
走路去Seraph Awaken喝大红花咖啡吃Avocado Cheese Cake,
(Seraph Awaken已不复存在,並轉型為Blackstone Bakery Cafe)
还有那三顾茅庐后终于有位子坐下的中国酒店。
这次我们是去已转型成Play Klang C³afe的夜游乌鸦城活动,
走一趟巴生左岸,以认识巴生这座百年老城。
(附上巴生文创旅行地圖)
2018年经营至今的Play Klang C³afe (前名:PlayKlangCoshtel / Artsense Play,Klang)距離巴生火车站約200m,
创办人Jomy Yaw姚豪杰积极推广巴生文创旅游体验,
(我在MCO期間有郵購支持過由100位小学生集体创作的巴生旅游绘本《画玩乌鸦城》。)
如今還研究開發出肉骨茶土耳其面包、肉骨茶奶油意大利面、肉骨茶冰淇淋等新品,颠覆了大家对肉骨茶的印象!
我們那天夜遊時只喝了烏鴉特調,留待下次再來品嘗肉骨茶系列創意食品吧!
夜遊巴生左岸老城的氛圍很不同,
18站都各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
感覺像是遊覽了变身成巨型艺术展览的魔幻巴生。
重点是晚上天气凉爽、人烟稀少。
Play Klang C³afe其實是战前老房子,
這是第二天離開巴生前補拍Play Klang C³afe的照片。
我們先參觀了Play Klang C³afe的二樓展覽區,
巴生是从马来字“Pasang”翻譯,指巴生河流涨潮的意思。
当时在巴生要卸货的船,都要等到涨潮时才可靠岸。
全马仅存的双层铁桥,坐落于巴生市区巴生河上,
连接了巴生南北两岸。(之前尋寶時的拍照任務時有拍過)
马来西亚第二條铁路是在巴生,建于1886年,(太平是第一條)
在19世纪末前,巴生一直都是雪兰莪的行政中心,
坊间常说“先有巴生,后有吉隆坡”,
(吉隆坡在1974年2月1日成为联邦直辖区,
後來雪兰莪州首府再搬迁到沙亚南。)
一路跟著我們的狗狗。哈哈。
我只看過白天繁忙的巴生中国酒店,知道三大种族都會聚在這里用早餐,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夜晚已關閉的店面。
中国酒店从1942年起由5位跑船的海南人经营,
如今店里的咖啡杯還印着中国酒店。
有巴生白宫美名的苏丹阿都阿兹斯皇家展览馆(Sultan Abdul Aziz Royal Gallery)建于英殖民时代1909年,
早期为英殖民办事处,二战时期成为日军军事基地,
后来改成了雪兰莪警察总部、巴生地方法庭和巴生政府办事处。
2005年才改成皇家展览馆,收藏已故第11任国家元首苏丹沙拉胡丁殿下私人手工艺收藏品。
巴生最大的印度丝绸布庄Chennai Silk,
前身是巴生旧渣打银行,
比“巴生白宫”历史更悠久,建于1874年。
其中一站是永春会馆后巷的“野生动物园”壁画。
也是指定拍大合照的地点,觉得有趣。
這里的后街壁画都是动物,
所以取名為“Safari Jejak Warisan Klang史前动物”,
讓人有种去了夜间动物园的错觉。
Jalan Dato Hamzah和Jalan Tengku Kelana印度商店占多数,
又被稱為小印度/印度街,而且還有鹦鹉占卜哦。
馬來短劍被喻為皇城的藝術。
在印度街的前面有一个滿天神佛的宗教三角地,
几个不同宗教的建筑物都聚集在一起,
包括Masjid India Muslim Klang、St. Barnabas' Church和Sri Nagara Thandayuthapani Temple。
巴生消防局坐落在Jalan Gedung Raja Abdullah,
這独立的维多利亚式设计建筑物建于1890年,
消防局内藏着秘密保险箱,最大特点是消防局内有个博物馆开放给公众免费参观。
从消防局往双层哥打桥時,经过了Gedung Raja Abdullah,
这地方建于1857年,在锡米开采的全盛时期,
被用来库存武器、锡米和粮食。
然後經過了盛发(桥底)肉骨茶,(附上2018年和友人去覓食的照片)
李文地被指是巴生肉骨茶创始人,
1940年开始在巴生河边的桥头菜市场卖肉骨茶,
把肉骨茶秘方传给了大儿子和四儿子,
大儿子继续经营德地,四儿子后来开了盛发。
德地至今的经营方式依然保持一碗肉骨汤配饭,
顾客想吃什么部位的猪肉都没有得选,
於是友人笑说:这才是巴生的Omakase。
巴生老街最早的壁画就是后街Jalan Stesen 1的后巷,以乌鸦为主题。
早期巴生咖啡树及麦田居多,当时英国人从斯里兰卡引进乌鸦吃害虫,
沒想到後來乌鸦却过剩,因此早期的巴生被称为“乌鸦城”。
《慈鸦重翱》是在“复兴巴生市计划”下诞生的艺术品,
我很喜歡這里的涂“鸦”,所以特地畫了明信片去打卡。
導覽結束以後,回去Play Klang C³afe喝冷飲,
為淑萍的朋友(小強假期的Ayen)慶生,吃錦盛蛋糕,
也帶我幫淑萍買的Coby泡菜去請大家吃。
回去班厝過夜,我們仨繼續聊天,而我自薦睡在雙層床的上舖。
23/12/2023:逛雪州最长的早市巴杀/打卡鸡公碗/福文肉骨茶/观天宫/蔡家手工纸扎/隆发海味食品有限公司/咸水芭阿客面档/中环猪肠粉/越南豆腐花
早上醒來,決定去逛雪州最长的早市巴杀。
(我在這里有買Kari Puff充饑)
班达马兰早市巴刹之前因交通和卫生考量,改迁到巴板路(Jalan Papan)。
随着地段范围“加长”,越来越多巫裔和外劳小贩加入摆档。
该早市几乎占据整个巴板路,约有1公里长,
合法与非法小贩多达逾500档,堪称是雪州最大的早市。
這是前半段比較整齊又有瓦遮頭的攤位。
看到賣鷄斬鷄的攤販,想到《富都青年》的阿邦和阿迪。
我們後來走到巴杀附近的文达海鲜对面,
找到一些板屋,很有風味。
村民除了热情打招呼及和我們攀談,
甚至拿出杨协成包装水请我们喝,太有人情味了。
聽村民說,巴板路木屋区居民在2021年曾被发展商要求迁离,
讓我們聽了也覺得可惜。
逛完巴刹后,我們终于要去班达马兰的鸡公碗打卡啦!
班达马兰是巴生唯一的华人传统新村,也是雪兰莪州第二大华人新村。
有說Pandamaran之名,源自达马树Pokok Damar。
“Pedamaran”的意思是盛产树脂的地方,但地点并不在目前的班村。
但也有一說,就是1950年代在马共戒严时期挂上Padang Amaran (禁区)告示牌,
当地村民以华人口音念出时,意外念成“Pandamaran”,
于是形成了这个地名。
在班村,许多人都为美食慕名而来。
先是1980年代海鲜饭店兴起,接着是1990年代肉骨茶店兴起,
巴生也流传着一句话:“早餐肉骨茶,晚餐吃海鲜”,
在新村里的陈尧阶路(Jalan Chan Ah Choo)就有30多家肉骨茶。
班达马兰牌楼建于2016年,
2021年又打造高约12尺、宽8尺、重达200公斤的鸡公碗,
竖立在班村牌楼前的安全岛,寓意班村人丰衣足食,
成为新地标,盡顯班村為“肉骨茶之鄉”的代表性。
而鸡公碗下方除了有雪兰莪州州旗,
也有班达马兰新村的马来文、印度文和中文。
因為逆光,所以我們從另一個方向拍,
鴻輝看我們放上臉書的照片,就眼尖的說白色水泥底座左方是時候要刷新了。
哈哈。這人真的無時無刻都在為自己的家鄉著想啊。
他們說来到班达马兰一定要吃肉骨茶,
我們的早餐就選在福文肉骨茶,
友人推薦我們的原因是,這里的內臟洗得很乾淨,而且沒異味。
這里可以选择瓦煲式或碗装,
福文用的是不锈钢碗,放在架子上並有小火提温,
是我覺得很用心的地方。
我們3個女生叫了大骨、小骨和脚弯,這餐吃了rm67.50。
好笑的是,淑萍一放上網打卡,
她的朋友卡卡原來就在隔兩間吃肉骨茶,於是過來打招呼。
(可見每位村民的口袋都有一家自己心儀的肉骨茶。)
我把鷄公碗照片放上臉書時,
有巴生朋友留言問我,有吃菜包嗎?(我當時內心是納悶的,為什麼要吃菜包?)
卡卡隨後來班厝探班,
買来好吃的菜包和红豆搖搖冰投餵我们。
原來巴生這里的菜包不是我們所認知的包點,而是“菜粿”,
而且吃菜包一定要搭辣椒酱,
如果连盘的辣椒酱都吃完,就是巴生人的吃法。哈哈哈。
我们剛好遇到砂拉越游客前来參觀,然後閒聊了起來,交流不同的文化。
我們過後去莲花清人寺旁邊的观天宫神庙參觀,
裡頭供奉多達6位拿督公和一位“七公主”(Puteri Tujuh),亦稱為拿督婆婆。
堪稱是全巴生最多和最大的拿督公廟。
目前有在起乩的為拿督邦裡瑪慕沙希淡,相傳為蘇丹身邊的大將軍。
裡頭則打造成別具一格的穴居設計,堪稱別有洞天。
中為一眾拿督公的主神、左右皆為副神五營和南海觀音。
(以上相片取自星洲大都會)
謝謝鴻輝帶我們去參觀老行业:传承超过5代的蔡家手工纸扎。
每年年初九拜天公,必有天公座。
因此每年农历新年期间,最忙的就是天公座订单。
我們和第4代的蔡金水和第5代的蔡淑敏合照,後面是纸扎的金山银山。
現場還看到蔡金水老先生(从12岁开始在这个行业)的亲力亲为。
纸扎艺术是传统丧葬礼仪中重要组成部分,
看到丧礼的纸扎品,如:金山银山、功德屋子、洋房、仆人、法船等等,只覺得一點都不簡單啊。
過後除了去超过45年的海味批发工厂隆发海味食品有限公司看看,
也去咸水芭阿客面档吃炒面粉果和薯粉根。
(是的,我们又吃,然后这餐吃了rm27。)
这里的对面有新韵音乐社。
班达马兰有4条大街:肉骨茶街(Jalan Chan Ah Choo) 、海鲜街(Jalan Nipah)、乐乐街(Jalan Pandamaran Jaya 2)和美食街(Jalan Besar ) 。
游完車河後,鴻輝带我们去美食街看看,據說当中的瓦煲虾面、酿豆腐、猪肠粉、甜品、菜包、摇摇冰都是不可错过的。
结果我们买了中环酿豆腐猪肠粉回去尝鲜,
加上班厝晚上要招待私房菜客人的越南豆腐花,
這2天1夜真是名符其实的美食和文化之旅啊。